北京冬奥会已经接近尾声,我们的志愿者作为冬奥会的近距离见证者,在这个大舞台绽放着自己的青春与热情。
本次冬奥会中化院志愿者主要参与了三个场馆的志愿工作,分别是国家游泳中心——冰立方,奥林匹克大家庭酒店和北京兴奋剂检测实验室。
在这里,他们为我们分享了志愿服务中的见闻与感受,在化院冬奥志愿纪实第一期,让我们一起来走近冰立方志愿者们的生活吧~
岗位一:赛事服务助理
·工作内容:
赛事服务助理每天分为A、B、C三班,每一班都有坐席区、南商业街、南广场、通讯控制这四种岗位。在坐席区,志愿者们要引导观众入座,提醒他们佩戴口罩;在南商业街负责热情地欢迎观众;在南广则负责观众进场时的检票、测温,与离场的时候的排队道别;最后的通行控制岗位则是站在冰立方闭环外的不同地点检查相关证件。
·故事分享:
化院2020级本科生 李嘉颢
工作中的故事主要集中在我们和观众之间的互动。我们之前经常会讲“社死”,觉得好像挥个小旗,说一声你好,就会显得十分尬。而赛事服务很多时候就是要去克服这样的心理,换位思考的话,其实观众也希望看到一场精彩的比赛,看到一个精神饱满的团队,当我们意识到自己的工作能够给他人带来快乐,就能够克服心理上的这种障碍。
有一次我走在南商业街,有个观众特别小声地说:“哎,我们可以和志愿者聊天吗?”我正好在旁边听到,就笑着跟他们说声可以,感觉这些小的瞬间有时也是很暖心的。赛事服务的这个岗位,主要就是给观众带去温暖,观众给我们的反馈让我们感受到这个岗位的意义所在。
最近来观赛的小朋友比较多,让我想到我们这一代在2008年的时候,受北京奥运会的影响,经常看比赛,画福娃,现在新的一代人受到冬奥会成功举办的鼓舞,我相信对于他们的成长也是一种很好的回忆,对我们志愿者同样也是很好的一份回忆。
(李嘉颢在工作中)
化院2020级本科生 崔世奥
冰立方晚间的冰壶比赛常常要进行到晚上十一点,再加上总结和坐车的时间,我们赛事服务志愿者返回学校已经将近十二点。在午夜的校园里,我经历了许多温暖的瞬间。一天晚班,出门时我忘带了寝室门钥匙,于是通过同学联系楼长寻求帮助。在我晚班结束回到寝室时已经是深夜,而往常很早就休息的楼长仍然坐在桌前等我回来帮我开门,她说:“你们服务国家,我们服务你们,这是我们应该的。”
最近两天北京下大雪,天气很冷,恰逢晚场的冰壶比赛打了加时,我们晚班回来的时候甚至已经过了十二点。那天晚班回来的车没有停在英杰,而是驶向了新太阳,我们刚下车,就有几位老师热情的带我们走进新太阳,为我们送上了一杯杯热乎的姜丝可乐,我们开心地互相干杯,一晚上的疲惫仿佛一扫而空。在那个寒冷的午夜,我们志愿者感受到了学校给予我们的温暖关怀。
(暖心的姜丝可乐)
岗位二:无线电频率管理助理
·工作内容:
冬奥场馆附近的不同大功率无线电设备如果使用相同的频率会互相干扰。在比赛开始前,为了保障比赛设备的平稳运行,无线电团队需要协调好各部门设备使用的频段,并为审批通过的设备贴上相应的标签。
在比赛进行期间,无线电团队需要完成日常的场馆内无线电频率的监测工作,排查特定的频段是否存在干扰信号。此外,还有巡检工作,携带相应的仪器到场馆周边的地点进行近距离的监测工作。
·故事分享:
化院2018级本科生 朱嘉杰
在水立方的志愿服务是一次难忘的经历,近距离感受冰壶运动魅力的同时,我了解到了大型赛事运行背后的技术保障工作如何开展。在春节、元宵等节日期间,我在岗位上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朱嘉杰(右)在冰立方外围巡检)
(场馆内无线电频率监测工作)
岗位三:志愿者团队成员
·工作内容:
志愿团队成员堪称“志愿者的志愿者”,主要负责日常巡检,对接其他领域的志愿者,收集他们当天的工作内容,为他们拍下工作照片,留下珍贵的回忆。最后他们会整理所有人的工作,做成志愿者工作简报。
·故事分享:
化院2018级本科生 张瑞琦
作为一名冬奥会的志愿者,除了服务冬奥本身以外,也能收获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志愿服务本身是比较辛苦的,从早上六点起床一直到十点半左右才能回宿舍,其实整体还是比较缺乏锻炼的,大家在志愿活动一段时间后都变胖了一些,身体也比较缺乏锻炼,为了保持身体健康,志愿者领域的大家还会组织打羽毛球等体育运动,保持身体健康的同时也能维持大家心情愉快,增进感情。
(志愿者团队成员(右侧为张瑞琦))
(志愿者团队成员在跑步)
冰立方中的志愿者们尽心尽力地为冬奥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同时也编织着自己与冬奥会的暖心故事,这个冬天因为有你们的付出而更加温暖~
文字 | 任可沅
排版 | 李乐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