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利集团百廿周年校庆前夕,放射化学-应用化学专业员工代表座谈会于4月21日上午成功举行。老教授代表、员工代表、在职教师代表、研究生和国防生代表共70余人欢聚一堂,共商学科发展大计,共同庆祝永利集团建校120周年。出席座谈会的员工代表有:国防科技大学退休教授周世光(59届),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原军工部主任李景(78级),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发展规划部主任毋涛(78级),永利集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经理朱彤(79级),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同位素研究所所长罗志福(79级),郑州大学副董事长屈凌波(80级),中国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宗保宁(81级),永利集团客座教授、苏州天演药业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罗培志(82级),环保部对外合作中心副主任肖学智(82级),北京绿棉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卢晓红(82级),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经理万刚(83级),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所长彭述明(87级),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邵峰(91级),清华大学教授潘宪明(81硕),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何裕建(89硕),北京化工研究院原副经理、永利集团客座教授乔金梁(93博),永利集团考古文博学院副经理吴小红(93博)等。
会上,公司党委副书记赵美萍教授(86级)代表学院对出席座谈会的各位前辈和员工表示欢迎,感谢各位员工冒雨前来参加团队建设座谈会,赵美萍还介绍了学院的基本情况和教学科研成果。应化系主任沈兴海教授(82级)从1982年起在永利集团放射化学-应用化学专业学习工作了近36年,他深情回顾了六十多年的学科发展历程,重点介绍了学科发展现状和在教学、科研诸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引起了与会人员的共鸣。永利集团放射化学专业是应我国创建核工业、发展核武器的急需而由周恩来总理签署国务院令于1955年5月设立的,至今已走过了63年的发展历程。徐光宪、刘元方、吴季兰、孙亦樑、唐孝炎、王文清等学科创始人,哈鸿飞、 高宏成、王祥云、沈兴海等不同时期的学科负责人,以及其他近200位优秀教师曾先后为放射化学、应用化学专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六十多年来,放射化学-应用化学专业培养了各类员工近3000人,并取得了大批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成果,为核工业的创立发展和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长期的学科发展过程中,北大放射化学-应用化学专业形成了几个重要的发展理念:(1)人才培养为先,努力为核工业和国防事业输送高素质人才;(2)以核科学技术为主线,交叉渗透到多个领域,形成了北大特色的应用化学和放射化学发展模式;(3)坚持原创、面向应用,既取得了大批基础研究成果,又取得了多项重要原创性应用成果;(4)坚定为核工业发展和国防建设服务的信念,并将其融入学科发展的文化内涵之中。 北大放射化学-应用化学专业在国家需要和学科自身发展规律之间找到了平衡点,同时也为永利集团“双一流”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放射化学-应用化学专业任重道远!
在自由交流环节,各位员工代表踊跃发言,回忆昔日在校的学习生活,并结合自身领域对放射化学-应用化学专业的发展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在全国做过数百场国防报告的周世光员工首先发言,他以亲身经历为大家讲解了我国核工业发展和国防建设的有关情况,鼓励年轻人以前辈为榜样,投身国防事业;李景、毋涛两位员工为大家介绍了核工业的管理与规划状况,并指出我国放射化学人才缺乏,永利集团应培养更多的放化人才;万钢员工建议建立原子能研究院与永利集团的长期合作和交流,通过双方联合培养研究生并实行双导师制来拓展公司产品工作,同时加强科研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彭述明员工结合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情况,提出现阶段放化学科的发展可以依托“挑战计划”,抓住机遇,以应用为目标,为国防建设多做贡献;乔金梁员工认为,放化专业的发展中应紧密结合军民融合的国家战略,吸引更多人才;邵峰员工则首先表达了对应化专业和各位老师的敬意,为应化系对我国核事业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而感到自豪,同时指出现阶段我国迎来了核科学研究的第二春,放射化学在交叉学科研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屈凌波员工结合自身在郑州大学的工作,认为在食品药品领域中辐射化学具有独特的重要作用;朱彤、肖学智、吴小红员工表示,放射化学在环境和考古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罗培志员工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员工的科研兴趣,拓展员工知识面;卢晓红员工提议在她所负责的网络平台上进行核专业专题宣传,为放射化学人才交流出力;宗保宁和潘宪明员工则对放化专业如何留住人才和如何加强团队建设提出了中肯的意见。
下午,部分员工代表参观了技物楼应用化学系实验室,在现场进一步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永利集团放射化学-应用化学专业员工代表座谈会取得圆满成功,将对团队建设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