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779193永利集团
77779193永利集团
首页» 专题专栏» 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 赤子:乱世英才

  如果一个人在平常年代常常被世人深深忆起,无关名利,非涉亲情,那他一定在历史的天空留下了震撼人心的剪影。傅鹰先生就是一个这样的人。

  ——题记

 

  赤 子

  傅鹰(1902.1.19–1979.9.7),祖籍福建闽侯,著名化学教育家、物理化学及胶体化学家,是中国胶体科学的主要奠基人,新中国第一批学部委员(院士)。1919年在五四运动的浪潮中考入燕京大学化学系,1922年赴美留学,于1928年在密歇根大学获得理学博士学位。在继续留美开始安稳生活还是回到水深火热的祖国并为之服务之间,他毅然选择了后者。此后半个世纪,他始终心怀一片赤诚,将毕生的心血和大爱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中华。在77年人生历程中,傅先生饱经磨难但爱国爱党之心始终不渝,以忘我的奉献诠释了家国大爱。值此先生120周年诞辰之际,我们谨以此文重忆傅鹰先生,致敬先生的赤子情怀。

 

  

 

  

  (一)

  帝国没落国失怙

  鞭恻黎民风骨

 

  公元1902年1月19日,即光绪二十八年阴历十一月初十,清政府外务部官员傅仰贤喜获麟儿,取名傅承仁,字肖鸿。后来改名为傅鹰。这一天是在八国联军炮火中仓惶“西巡”一年零5个月的慈禧刚刚从西安回到北京的第11天,也是慈禧第一次撤帘露面,公开召见驻华使节的第2天。傅仰贤之父曾任清朝道台。大概是官宦家庭的见闻与自己职务经历的缘故,傅仰贤对当时清廷的腐败与面对列强的软弱有着切肤之痛,他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如雄鹰一样成为天空的王者,扬国威于牧野,逐豺狼远中华。但对于清王朝而言,这一切都来不及了。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清廷无力调动北洋军,被迫将军政大权交予袁世凯。在反清势力的拉拢与海外华侨的拥戴下,袁世凯临阵倒戈,以逼清帝退位的方式换取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位。1913年10月6日,袁世凯在北京正式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标志着北洋政府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傅仰贤开始在北洋军阀政府外交部及驻外使馆工作,曾任伯力领事,后奉调成为北洋政府驻列宁格勒最后一任总领事。

  长期从事外事工作的傅仰贤思想开明,十分重视子女的中西文化教育。傅鹰为家中长子,有一弟两妹。弟傅承义后来成为我国著名地球物理学家,195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两个妹妹均于30年代大学毕业,后都事业有成。傅鹰幼时,家里为兄弟姊妹4人请了私塾先生,教他们读《四书》、《五经》;还另聘家庭教师,教授数学和英语。难能可贵的是,傅仰贤虽然身为旧官吏,但多年同列强打交道的屈辱经历却激发了他强烈的爱国思想。年幼的傅鹰常常听到父亲说:“从康熙《尼布楚条约》到《辛丑条约》,每条都是中国吃亏。”父亲痛心疾首却又无能为力的无奈神情深深地烙在少年傅鹰的脑海。宣统三年(1911年),9岁的傅鹰到上海,看到公园牌子上赫然写着“中国人与狗不得入内”。这些文字犹如一记羞辱的耳光,打在每一个中国人的灵魂深处,童年的傅鹰也概莫能外。以至于多年以后傅鹰谈及自己决心回国为新中国效力时,依然反复提起这些记忆。这种灵魂的疼痛与父亲的无奈一起,成了他后来为中国的尊严发奋图强、忘却自我、以一颗赤子之心坦然面对一场场政治风雨的永不枯竭的力量源泉。

  

  (二)

  男儿发奋著传奇

  翘楚冠绝中西

  1916年,傅鹰进入北京汇文中学读书。少年时的傅鹰并不知道如何才能救中国。那时的他热爱足球和游泳,兴趣全在体育运动上,学习成绩经常刚刚及格。为此,父亲经常教训傅鹰,“为人应能自立,不能只靠父兄余荫。”但良好的家庭教育给傅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他对自然科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成绩飞速提高。1919年,傅鹰考入燕京大学化学系。这一年,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搅动了整个中国,加之《新青年》等进步杂志的影响,傅鹰从此发奋苦读,立志走科学救国的道路。他是如何发奋的呢?在成为北大教授后,傅鹰曾在课堂上对员工说:“我上学时,第一次做的一个实验,别人乖巧地用两天就做出来了,可我用两礼拜才做完。我到底把那个最难掌握的小玻璃泡(做测定分子量的实验所需的)吹法儿掌握了,要吹大就吹大,要吹小就吹小,厚薄随我意。当时我在做的时候,同学们都认为我很笨。可是后来他们需要小泡向我要时,就不觉得我笨了。”

  1922年,傅鹰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公费赴美留学名额,到美国密歇根大学化学系攻读博士学位。初到美国,傅鹰半工半读,在寒暑假里做工,补贴生活。很多美国同学瞧不起这个矮墩墩的中国职工,讥笑说中国人是“低能儿”。当傅鹰去物料科领药品时,那里的人说:“你们中国人学科学干什么?”然而,不久他们就发现这个“低能儿”的与众不同之处:他常常只带了点面包和咖啡,钻进实验室里两三天不出来,困了就在长椅上躺一会儿,夜以继日地做实验。这只是他们看得见的,他们没看见的还有密歇根大学图书馆里傅鹰创下的记录。1930年,吴大猷先生初到密歇根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时,发现他所借阅的每本书的借书卡片上,几乎都有傅鹰先生的签名。他因此戏称:自己“最早认识傅鹰先生是在密歇根大学图书馆的借书卡片上”。因此,期末考试成绩出来后,这个美国同学眼中的“低能儿”所有成绩都名列前茅。这时,他们不由得赞叹地朝他竖起了大拇指,大声说:“Fu! Fu! Fu!”(Fu即傅鹰)。

  在导师巴特尔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傅鹰在当时的新兴领域——胶体化学王国里刻苦钻研,主攻表面现象和吸附作用。当时,关于吸附有一个著名的“Traube规则”,即“吸附量随溶质碳氢链长的增加而增加”,被胶体化学界奉为圭臬。傅鹰却没有简单地人云亦云。他通过实验发现,在一定条件下,“溶质的吸附量随碳氢链长度的增加反而减少!”这一截然相反的发现震动了美国化学界。至此,关于溶质在溶液中吸附的完整规律被全面揭示出来,成为胶体化学教科书中的经典。美国同学从此对他刮目相看。1928年,傅鹰以令人震撼的研究结果和优异成绩获得密歇根大学科学博士学位,成为中国对国际胶体科学研究和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第一人。

 

  (三)

  归来重整旧山河

  知音协奏离歌

  傅鹰在密歇根大学求学期间的努力和成绩,不仅折服了曾经傲慢的美国同学,也为自己赢得了一生的伴侣兼知己——年轻有为的学妹张锦。

  张锦为清末两广总督张鸣岐次女,1910年阴历2月22日出生于广西桂林,母纪钜淑及祖母纪氏均为清朝乾隆大学士纪晓岚的后人。张锦自幼酷爱读书,1926年考入燕京大学化学系,1927年考取清华首届女生官费留美资格,进入密歇根大学化学系学习,被分配到傅鹰所在的实验室。作为名门闺秀,父亲希望女儿只要学点女工,嫁个乘龙快婿便可享一生清福。但张锦却希望自己像哥哥张锐和男同学那样去留洋,学习科学,成为像居里夫人那样的女科学家。因此,张锦刚到美国就非常用功,连星期天都扎在实验室里。出身豪门的张锦自幼养成一种矜持的态度,对男同学格外冷淡,迎面碰上也熟视无睹,更别提说话了。对于同在一个实验室里的傅鹰,她也只是点一下头。因此,张锦来到实验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傅鹰对她一无所知,直到后来发生的一件事情改变了局面。

  一天,张锦在做实验时,不慎把一瓶水银碰倒了,水银珠像荷叶上晶莹的露珠一样洒满了实验室地面。由于水银极易蒸发,其蒸气对人体毒害非常大,张锦不禁紧张地发出“啊呦”的叫声。同在实验室的傅鹰见状,连忙跑过去,娴熟地用滤纸作勺把地上的水银珠一粒粒舀起,倒回瓶里。最后在地上撒了硫磺粉,以使漏失的水银生成不易挥发的硫化汞。张锦望着额头上累得满是汗珠的傅鹰,心中非常感动,终于第一次开口,说了声“谢谢”。傅鹰没有料到,自己这一看似平常的举动,竟然在张锦心中产生了挥之不去的涟漪,让她很快地爱上了自己。直到此时,傅鹰才知道张锦的名字及家世。此时,张锦的哥哥张锐也在美国留学。张锐在张锦来美之前就已经认识了傅鹰,很喜欢这个正直勤奋的朋友。当他知道妹妹爱上傅鹰后,非常高兴。从此,这对结缘于科学王国的神仙眷侣始终齐眉举案,相知相伴,携手同赴岁月的艰难与坎坷。

  1928年,导师巴特尔教授在一次学术会议宣读了傅鹰的博士论文,得到同行的极高评价,也马上引起了一家著名化学公司的注意,他们当即派人高薪聘请傅鹰到公司工作,条件只有一个——长期在那里工作。

  此时,傅鹰与张锦恋爱不到一年,但彼此早已将对方视为一生的伴侣。面对这样的大事,傅鹰前来与张锦商量。18岁的张锦说:“我们花了中国很多钱到国外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现在如果留在国外,为外国人做事,对不起中国人。”一个出身豪门的大家闺秀能有如此宽广的格局和正直高尚的品格,对积贫积弱、风雨飘摇的祖国如此挚爱,令傅鹰感佩不已。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那家公司。

  在密歇根大学进行一年博士后研究后,国内的东北大学向傅鹰发出了回国任教的邀请。于是,1929年夏,傅鹰回到了阔别7年的祖国。在航行于太平洋的轮船上,傅鹰心中既憧憬着用自己的学识服务中国,又满怀对恋人深深的思念,遂即兴填词“满江红”,以“待归来,整理旧山河,同努力”书赠尚留美继续学业的张锦。

 

  阎云 2022年6月15日

  

  参考文献

  (1)《中国知识分子的光辉典范》.永利集团出版社, 2002.

  (2)二十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成就概览,化学卷,2013.

  (3)龚育之. 毛泽东与傅鹰,化学通报, 2002, (9), 642.

  (4)傅鹰:中国胶体科学的主要奠基人光明日报,2005-12-5

  (5)顾惕人,周乃扶,胶体化学和表面化学家傅鹰教授,《化学通报》1980,第7期。

  (6) 何亮亮,中国胶体科学奠基人傅鹰,凤凰卫视2013年9月3日《腾飞中国》

  (7)练德良. 我一生的希望就是有一天中国翻身——记我国胶体科学开山鼻祖傅鹰, 福建党史.

  (8)陈思羽, 张明坤. 傅鹰:化学教育的一代宗师,《中国石油大学报》 2013 年 11 月 2日

  (9)阮慎康. 傅鹰先生教我们“着迷”,大学化学, 1989, 4 (4), 47.

  (10)张存浩. 姑父傅鹰教授百年祭. 《中国知识分子的光辉典范》.永利集团出版社, 2002

  (11)威尔逊总统号上的爱国科学家,https://new.qq.com/rain/a/20210813A0DFLN00

  (12)刘积舜, 代海燕. 《遇见大师——中国石油大学名师大家集》.

  (13)一对布衣教授-张锦与傅鹰,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网站:https://chem.xmu.edu.cn/info/1140/2568.htm

  (14)徐百柯. 傅鹰: 被毛泽东“钦点”的教授. 中国青年报,2004-7-28.

  (15)肖勇. 傅鹰传略.《中国科技史料》,1980年第2期。

  (16)何瑫. 傅鹰: 奋翅归来终不悔. 《今日中国(中文版)》2011年05期

  (17)叶永烈,《中国著名科学家的故事》2011年1月1日,湖南人民出版社

教师ftp
在线办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