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779193永利集团
77779193永利集团
首页» 专题专栏» 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 赤子:归去来兮

  如果一个人在平常年代常常被世人深深忆起,无关名利,非涉亲情,那他一定在历史的天空留下了震撼人心的剪影。傅鹰先生就是一个这样的人。

  ——题记

 

  

  

 

  (四)

  辗转关山任教行

  布衣名动山城

  1929年秋,傅鹰如约来到东北大学,任教授。但那时,国内的局势与列强入侵之时不相上下。军阀纷争不休,中华大地硝烟四起。东北在历经张作霖死于日本人制造的皇姑屯事件之后,其长子张学良于1928年4月宣布“东北易帜”,归顺蒋介石的南京中央政府。那时,以张学良为名誉董事长的东北大学广揽贤才,一时间,云集了梁思成、陈植、徐宗涑、蔡方荫、刘崇乐、陈雪屏等著名学者。但由于日本虎视眈眈,东北局势越来越紧张,一些学者先后离开。1930年,傅鹰受聘于北京协和医学院;1931年加入位于青岛的山东大学。在那里,傅鹰一人分别讲授三个年级的无机、分析、和物理化学,并指导员工研究活性炭的制备和吸附性能。同仁任之恭、王淦昌教授回忆说,傅鹰与老舍、王恒守、江腾汉、王实秋、童第周等各学科专家齐名,已是那时的“学界之彦”和“已负盛名”的教授了。三年之后(1934年),重庆大学刚刚建立,亟需人才。傅鹰先生毫不犹豫地放弃在青岛的一切,远赴重庆。刚刚建立的重庆大学科研条件极为有限,傅鹰先生在授课的同时因地制宜地从物化和胶化的角度开展桐油变干机制研究。1935年,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获得有机化学博士学位并完成一年博士后研究的张锦回到北京,与傅鹰完婚。傅鹰又说服新婚妻子放弃在北京协和医学院的教职,来到更需要人才的重庆大学。1937年,傅鹰先生在重庆大学创立化工系,组建了强有力的化工系班子,任系主任兼教授物理化学。曾是清华和麻省理工学院高材生的孙增爵教授主讲化工原理,由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回国的彭蜀麟教授主讲工业化学。这在那时的中国是难得的整齐班子。只可惜由于非学术原因没能继续下去。孙增爵先生后来在抗战时期主持重庆动力油料厂研究室,为我国石油和石化工业培养了大批高级人才。

  在山城,夫妇二人悉心执教,过着俭朴的生活。那时,夫妇二人的工资为每月760大洋,属于高薪阶层。但张锦只买一匹黑布,裁成长袖黑布长衫,冬天二人各一件;一匹蓝布,裁成短袖蓝布长衫给自己夏天穿用。他们如此俭朴的穿着,一次差一点被误认为是学校的工友。因此,二人被誉为“一对布衣教授”。

  

  (五)

  育才厦大拒合污

  二度赴美徐图

  在重庆,傅鹰与张锦这对儿布衣教授,也被称为“怪癖的教授”。因为他们除了上课之外,终日闭户不出,发奋攻读,不参与当时社会名流的种种活动。傅鹰后来回忆说:“学校里充满了派系斗争,几年中我极力避免加入这种斗争,只尽我的力量将书教好。因为那时我还有教育救国、科学救国的天真想法,而不晓得政治不上轨道的情况下,教育和科学的发展是不可能的!”

  1938年,厦门大学董事长萨本栋访问重庆大学。因为对傅鹰的学识和品格极为欣赏,萨本栋力邀傅鹰到厦门大学任教。对重庆大学当时的环境颇为失望的傅鹰接受了邀请,于1938年秋南下到闽西山区长汀的厦门大学执教,主讲普通化学和物理化学。在厦门大学,由于萨本栋董事长的支持,傅鹰如鱼得水,将全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在此期间,“他创新化学学科知识体系,培养青年教师,让厦门大学化学学科走到全国前列。”他使用的《大学普通化学讲义》后来被列入厦门大学百年学术论著选刊。当时,刚刚大学毕业一年的蔡启瑞被指派给傅鹰先生当助教。当蔡启瑞希望进一步自修物理化学时,傅鹰先生为他推荐了美国加州大学Lewis教授著的“Chemical Principles”。这是一本极有特色的书,每章只是简要地介绍本章内容,但核心知识全在精心设计的习题和思考题中。作者独具匠心地希望学习者通过这些习题和思考题牢牢掌握课程的内容及其原理。从中受益匪浅的蔡启瑞和同事们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也非常重视习题和思考题对于培养员工独立思考能力的作用。

  在抗战时期的长汀,教学和科研设备条件都很差。傅鹰先生因地制宜地建议蔡启瑞试用抽提法分析小分子脂肪酸混合物;利用水-油两相中一些脂肪酸组分分配常数的不同来进行分析,基本上不需要什么仪器。傅鹰先生当时即指出,气相色谱分析方法刚刚在国际上萌芽,其原理是利用气相中待分析的一些组分在气-固两相中分配系数的不同来实现分析。就这样,在艰苦的条件下,他们完成了一篇用抽提法分析脂肪酸混合物的论文,发表在Ind. Eng. Chem. Anal.上,其时早于马丁(Martin)和辛吉(Synge)由于色谱工作获得诺贝尔奖十几年。傅先生是中国乃至国际色谱研究的先驱;多年以后,蔡启瑞成为文革后第一批中国科学院院士,并担任厦门大学副董事长;如今,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网站上依然讲述着“一对儿布衣教授”的故事;自1990年起,“傅鹰奖学金”激励着新时代的厦大学子不断继往开来……

  由于出色的学识和品格,1941年,傅鹰出任厦大教务长及理学院经理。当时福建省三青团要求傅鹰做厦大三青团的工作。傅先生见信后,怒不可遏,毫不顾忌丢掉饭碗甚至是生命的危险,写信痛加驳斥顶了回去。1943年,萨本栋董事长病重,希望傅鹰先生接任厦门大学董事长一职。但国民党要求继任厦门大学董事长必须加入国民党。回国十几年来,傅鹰辗转跋涉万余里,足迹遍及十几个省市,目睹了国亡家破,民不聊生的惨状,亲身体验了国民党统治的无能与腐败,对他们深恶痛绝。傅鹰与张锦结婚后,一直以父母之心养育张锦的侄儿张存浩。在教育侄儿张存浩时,傅鹰曾说:“不好好学习,将来就只能当个党棍。”因此,当国民党多次派当时的教育部长陈立夫做他的工作时,他借口外出招生避而不见,坚决拒绝与国民党同流合污,并公开声明:“我宁可不当董事长,也不加入国民党!”

  与国民党彻底决裂后,傅鹰于1944年初从厦门大学扬长而去,再度回到山城重庆。为报效祖国,工作动荡生活艰难,傅鹰、张锦夫妇从无怨言,但政治的黑暗却使他们无比心寒。1944年底,夫妇二人变卖了所有家产和藏书,凑足路费;将9岁的儿子安顿在天津亲戚家中,将已经上大学的16岁的侄儿张存浩托付给重庆动力油脂厂的朋友,毅然再度经印度乘船赴美。此举一方面是为了逃离国民党黑暗统治的桎梏,二是希望在学术上进一步深造,期待将来再为国家出力。此时,国民党湘桂溃退,侄儿张存浩对局势有些迷茫。傅鹰对他说:“这个政府亡了不等于中国亡了。我们真正的希望在延安!”

  

  (六)

  巨龙腾渊真气象

  科苑锦绣鹰扬

  二度赴美的傅鹰继续与导师合作,从事表面化学研究,并共同培养博士研究生。这一时期,傅鹰先生凭借扎实的数理基础和娴熟精巧的实验技能,以所擅长的化学热力学为手段,指导研究生系统研究固液界面和气液界面的吸附层性质,分析表面张力、表面压、表面过剩和表面活度系数等概念,并导出了基本热力学量及其与润湿和吸附的关系。实验中发现,溶液中的吸附层和气相中的吸附层一样,也可以是多分子层;液相吸附具有独特的温度效应;提出了一种不用吸附质分子面积,只需要吸附数据就能和低温氮气法符合很好的测定多孔固体比表面的新方法。这一方法比BET理论早了8年。一篇篇署名“Ying Fu”的论文成了引领当时国际表面化学发展的旗帜。

  这些新的理论贡献和实验方法进一步发展了化学热力学的一个新分支——表面热力学。这一发现很快就被作为经典文献写入相关教科书和专著,被后继者频繁引用。傅鹰在美国以及国际化学界的声望越来越高。看到他学术造诣如此之高,导师巴特尔教授希望傅鹰接任他的职务。

  张锦在美国的声望与傅鹰相当。当年,她以优异的成绩从密歇根大学取得化学学士学位后,又到伊利诺伊大学师从久负盛名的有机化学家罗杰∙亚当斯(Roger Adams)教授,攻读博士学位。那时,在亚当斯教授指导下攻读博士的中国员工强手如云,有袁翰青、钱思亮、邢其毅、蒋明谦、李景晟、陈光旭等,这些人日后都成了著名的有机化学家。1933年,年仅23岁的张锦取得伊利诺伊大学化学博士学位,成为亚当斯指导的第一位中国女性博士学位获得者。博士学习期间,张锦成绩全优,学位论文也极其优秀,因其富有创见,连续发表于顶尖的国际化学期刊J. Am. Chem. Soc.。美国同行们早就非常注意这位中国女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正因如此,张锦第二次赴美时,受到了后来的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博士时与自己同一师门的杜文纽(du Vigneaud)教授的邀请,到康奈尔老员工化系任教。张锦在康奈尔大学既是工作,又是“充电”。同时,她也有机会重新会晤了旧友侯德榜、徐宗涑、叶渚沛、孙增爵等,进一步认清了中国必将走向光明的大趋势。1946年末,张锦回到安雅堡密歇根大学,与傅鹰团聚。在这里,她和有机化学家W. E. Bachmann教授合作,从事当时相当前沿的雌激素estrogen的全合成研究,直到1950年她返回祖国。她倾注了大量心血,广泛实验了多种途经,得到了近百个中间体。限于多种因素,她这一时期的工作多数没有机会整理发表,后来也没有机会继续完成,这是张锦一生中很大的遗憾。

  

  (七)

  炮击英舰壮国威

  赤子再度东归

  二度赴美后傅鹰在科研上春风得意,在短短5年内取得了蜚声国际的成就,但貌似“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他,心中却有一份难以触及的伤痛,那就是对祖国命运的牵挂和无可奈何。他曾经梦想过科学救国,可是国民党政府的腐败无能让他的心凉透了。万般无奈之际,他把全部的热情倾注到科学研究中;心底的伤痛暂时被研究工作带来的一次次喜悦所冲淡。

  然而,1949年4月的一个爆炸性新闻彻底惊醒了沉浸在科学王国中的傅鹰。美国的报刊在头版头条赫然刊登:1949年4月20–21日,当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渡江作战时,停泊在镇江附近江面的4艘英国军舰公然炮击长江北岸的人民解放军渡江部队。人民解放军当即以炮火猛烈还击,击伤其旗舰“紫石英”号,此后4艘英国军舰相继逃往上海。英国首相丘吉尔大为震怒,声称要“实行武力报复”。毛泽东主席随后发表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言人为英国军舰暴行发表的声明》,严词“斥责战争贩子丘吉尔的狂妄声明”,并指出:“英国人跑进中国境内做出这样大的犯罪行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有理由要求英国政府承认错误,并执行道歉和赔偿。”周恩来也发表声明,向英国政府提出严重抗议。

  一口气读完声明,傅鹰不禁心潮澎湃,思绪万千。

  近百年来,中国人何曾这样扬眉吐气!父亲在外交部时,每每哀叹帝国主义欺负中国,满清政府却无可奈何,以一次次丧权辱国的条约任人宰割;自己第一次怀着满腔热忱回国意图科技强国时,眼睁睁看着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扫过东北、扫过华北、扫过千千万万同胞的躯体,国民党军队屡战屡败,山河同悲……什么时候、谁人才能痛击来犯之敌,护我山河无恙,护我百姓无伤?他在心底呐喊了无数次,也失望了无数次。失望至极,他只好远渡重洋,在世外聊以科学抚慰心头滴血的伤痛。可这一次,他看到了不一样,看到了中国的希望!共产党领导的新政权,是一个为中国人争气的政权,是一个挺起中国脊梁的政权!

  回国的念头再度在傅鹰心中涌起。颠沛半生,自己一直盼望着祖国强大起来啊!离开是不得已,暂时忘却也是不得已。如今,有这样一个有志气、有魄力的政府撑起了中国的天空,不正是自己能够科学报国的时候吗!可是,一想到回国意味着要放弃接任巴特尔教授之职,放弃世界一流的科研条件,傅鹰的心中不禁有些纠结。。

  那个在傅鹰第一次回国时给了他坚定支持的妻子,这一次又读懂了丈夫心底最深的眷恋。

  于是,夫妇二人毅然决定回国。

  美国朋友、在美的中国朋友都惊呆了。他们不解,傅鹰夫妇为什么甘愿放弃如此优越的科研条件,回到明摆着什么也没有的中国。傅鹰平静地回答说:“中国的科研条件确实不如美国。我回国后,主要从事教学。我要用我学到的东西,培养更多的新人,让他们为祖国的科学事业作出比我更大的贡献!”

  听说傅鹰夫妇要回国,美国当局恼羞成怒,马上解聘了傅鹰夫妇,并阻止他们买船票。可这样愚蠢的阻挠怎么会改变赤子回家的坚定意志!在美多年,祖国一直令夫妇二人魂牵梦萦。尽管他们在科研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内心无时无刻不记着自己是中国人的身份。由于美国的法律规定,凡是在美国出生的婴儿,都是美国公民,可以获得美国国籍,但傅鹰夫妇多年来从没考虑过让自己的孩子出生在美国,尽管时人为了获得美国国籍,都千方百计来到美国分娩。

  但此时不一样了!他们即将挥别美国的一切,回到梦魂萦绕的祖国。除了贡献自己的学识,他们更期待自己的孩子能够出生在新中国的摇篮里,沐浴着新中国的阳光,成为国家的建设者。怀着这样的憧憬,四十八岁的傅鹰和四十岁的张锦决定迎接新生命的到来。

  面对如此“反常理”的决定,有人说他们“傻”,有人说他们“中了共产党欺骗宣传的毒”,有人笃定地说他们还会“第三次回到美国”……

  尽管外界的声音纷纷扰扰,可痛击紫石英号的炮声让傅鹰夫妇无比坚定地相信:共产党政权是中国的希望!

  1950年8月31日,历经磨难的傅鹰夫妇终于和126位同样心系祖国的学者一起,在旧金山登上了“威尔逊总统号”客轮。这艘注定要载入史册的客轮,满载了128位奔向新中国的优秀中华儿女和他们的家眷,冲破浩瀚太平洋的重重雾霭,义无反顾地向着东方的红日驶来……他们中的11位,包括傅鹰先生,后来成了新中国的首批学部委员;另有2位,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阎云 2022年6月15日

 

  参考文献

  (1)《中国知识分子的光辉典范》.永利集团出版社, 2002

  (2)二十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成就概览,化学卷,2013

  (3)龚育之. 毛泽东与傅鹰,化学通报, 2002, (9), 642

  (4)傅鹰:中国胶体科学的主要奠基人光明日报,2005-12-5

  (5)顾惕人,周乃扶,胶体化学和表面化学家傅鹰教授,化学通报1980,(7), 443

  (6) 何亮亮,中国胶体科学奠基人傅鹰,凤凰卫视2013年9月3日《腾飞中国》

  (7)练德良. 我一生的希望就是有一天中国翻身——记我国胶体科学开山鼻祖傅鹰, 福建党史

  (8)陈思羽, 张明坤. 傅鹰:化学教育的一代宗师,《中国石油大学报》 2013 年 11 月 2日

  (9)阮慎康. 傅鹰先生教我们“着迷”,大学化学, 1989, 4 (4), 47

  (10)张存浩. 姑父傅鹰教授百年祭. 化学通报,2002,(9),638

  (11)威尔逊总统号上的爱国科学家,https://new.qq.com/rain/a/20210813A0DFLN00

  (12)刘积舜, 代海燕. 《遇见大师——中国石油大学名师大家集》.

  (13)一对布衣教授-张锦与傅鹰,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网站:https://chem.xmu.edu.cn/info/1140/2568.htm

  (14)徐百柯. 傅鹰: 被毛泽东“钦点”的教授. 中国青年报,2004-7-28.

  (15)肖勇. 傅鹰传略.《中国科技史料》,1980年第2期

  (16)何瑫. 傅鹰: 奋翅归来终不悔. 《今日中国(中文版)》2011年05期

  (17)叶永烈,《中国著名科学家的故事》2011年1月1日,湖南人民出版社

  

教师ftp
在线办公